南粵治水在攻堅
發布時間:2016/9/23 點擊:5722
嶺南多水鄉,水是廣東的血脈,也是廣東環保的重中之重。從上世紀90年代末的《碧水工程計劃》實施到2002年開始的八年珠江綜合整治,再到如今的《南粵水更清行動計劃(2013—2020)》、《廣東省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實施以及全面開展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廣東治水一直在努力。
如果把治水看作一場持久戰,今日廣東治水已從防御、相持階段轉入反攻、攻堅階段,必須在重點流域河段整治中有所突破,必須抓出一批實實在在的環境治理成果,讓人民群眾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環境質量的改善,增強獲得感和幸福感。經廣東省人民政府同意,2016年初印發的《廣東省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確定了廣東治水各階段目標。其中,2020年珠三角區域消除劣V類水體,全省基本消除劣V類水體,地級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和縣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全部達到或優于III類。
南粵治水在攻堅,全省人民在期盼。由省委書記掛帥的水污染防治協作小組即將召開第一次會議,全面開啟廣東治水攻堅大幕。這將是一場重塑自然、再造江河的攻堅戰,一場投入巨大、牽涉面甚廣的攻堅戰,一場觀念轉變、執政思維變革的攻堅戰,一場只能贏不能輸的攻堅戰……
●撰文:黃慧誠 鐘奇振
1 以更大的決心打響治水攻堅戰
7月21日下午,廣州市珠江中大碼頭斷面,藍天白云下,水波蕩漾中,一年一度的橫渡珠江正在進行。來自7市40個方隊的2000健兒正中流擊水,投入母親河的懷抱。
此時此刻,廣東省政府一號會議室里,珠江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聯席會議第二次會議也在舉行,兩位副省長坐鎮部署練江整治工作,要求流域各市和有關部門落實地方黨政主體責任,促進練江水質明顯改善。
“要加快推進一些突出環保問題的解決,決不能猶豫、耽擱!”2013年10月22日,練江河畔,省委主要領導在現場要求對紡織品漂染等污染問題,要迅速采取措施有效解決。
2015年1月29日、6月29日,2016年8月5日,短短一年多時間,省政府主要領導三次親臨練江現場調研,強調要把練江整治作為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考場,發揚艱苦奮斗、愚公移山精神,堅決打贏練江流域污染綜合整治攻堅戰。
此前,省人大常委會通過了“四河”污染整治決議(包括廣佛跨界河、深莞茅洲河、揭汕練江、茂湛小東江),練江名列其中。省人大常委會主要領導指出,“四河”污染整治督辦工作,是省人大常委會今后一段時期監督工作的重中之重。
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大力推進,揭開了練江整治的新篇章;流域相關市、縣(區)黨委、政府的真抓實干、攻堅克難,贏來了流域部分斷面整治的突圍。
走在汕頭市潮南區練江河畔,岸上金鳳花開,水中魚兒暢游,曾經令人詬病的垃圾亂堆亂放的景象已難覓蹤影,不少鄉村的寨前池和溝渠水質日漸清澈,讓人看到了練江這條一度被稱作“死河”的整治曙光。監測數據顯示,雖然練江干流水質整體仍屬重度污染,但與上年同期相比練江污染有所減輕,青洋山橋、海門灣橋閘氨氮需削減量分別達69.0%、66.3%。
惟其艱難,更顯勇毅;惟其篤行,彌足珍貴。潮南練江治水突圍是當前邁入攻堅階段廣東治水的一個縮影?!靶邪俨秸甙刖攀?,蓄力已久的廣東治水以更大的決心和氣力打響治水攻堅戰!
——領導更加重視。廣東省成立珠三角區域水污染防治協作小組,省委書記任組長,省長及分管副省長任副組長,珠三角區域各市市長及省直有關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成員,在更高層次、更大格局中推進治水工作。省委副書記、深圳市委書記,東莞市委書記還分別擔任茅洲河整治兩地領導小組組長,全力推進茅洲河整治攻堅戰。
——思路更加創新。省政府在東莞專門召開珠三角地區水環境綜合整治與綠色生態水網建設工作現場會,總結推廣東莞經驗,強化“嶺南水鄉”特色,按照“流域—控制區—控制單元”三級分區體系,以水質改善為根本,以水系治理和水網貫通為紐帶,推行水環境精細化管理。
——考核更加嚴格。省委、省政府辦公廳先后聯合印發了《廣東省環境保護督察方案(試行)》和《廣東省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實施細則》,進一步將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終身追責”落到實處。此外,在國內率先實施治水“第三方考核”。
——推進更加有力。省環境保護廳對“六河”等重點流域實施掛牌督辦和“掛圖作戰”,廳領導分別對一條河流進行督辦,制定年度任務分解書,同時建立督查數據庫,實施聯網動態管理。省建設廳加強對黑臭水體治理的檢查、督辦和推進,省水利廳加強跨市飲用水源取水調水工程規劃建設和生態水利工程實施,省農業廳加強美麗鄉村建設和農村水污染治理工作推進。
——執法更加嚴厲。以實施新環保法為契機,進一步加大環保執法力度,廣東環境執法工作走在全國前列。2015年以來,全省共實施按日連續處罰案件39宗,移送行政拘留案件153宗,移送涉嫌環境污染犯罪案件312宗,極大震懾了環境違法犯罪分子。中山、惠州、清遠等市利用地方立法權契機,以水環境保護為內容制定了當地首部地方法規。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廣東治水攻堅的背后,是廣東堅定走綠色發展之路的決心,是廣東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行動自覺。作為全國經濟第一大省,廣東的一舉一動,讓人關注,也令人期待。廣東能否治理好江河,擺脫環境污染困境,走好綠色發展之路,不僅事關自身發展,對全國都有導向價值,寓意深遠。
2 以更好的成效增強群眾獲得感
“要讓老百姓在宜居的環境中享受生活,切實感受到經濟發展帶來的生態效益?!?br />
習近平總書記在B20開幕式致辭中的表述,指明了環保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立足點——維護人民群眾的環境權益。不忘初心,繼續前行,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只能更好,不能變壞,更是新時期環保工作的責任所在、使命所在。
“出門不敢沿河走,在家不敢開窗看?!闭f起惠州金山河,家住河邊金耀園小區的老業主周先生激動地回憶五年前的窘境。
縱橫交錯、碧波蕩漾的大小河涌,承載著人們對嶺南水鄉的美好回憶。當身邊的河涌日益發黑發臭時,此情此景又讓老百姓最心痛。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在萬眾期待中金山河于2011年底開始了新生的蛻變。12月26日,金山河的綜合整治工程正式開工,并被列入2012年惠州市十件民生實事之首。10個月投入10億元整治10公里河段,改頭換面的金山河,成為“生態文明、美麗惠州”的城市名片。
以金山河為模板,惠州又提出各縣(區)每年至少整治一條河涌的計劃并堅持城鄉統籌的原則,全面開展了“美麗鄉村·清潔先行”“美麗鄉村·清水治污”“美麗鄉村·綠滿家園”三大行動。水清、岸綠、景美——“金山河式”的優美居住環境正在惠州全市延伸。
根據《南粵水更清行動計劃》“珠江三角洲地區各城鎮每年整治一條以上污染較重的河涌,實現不黑不臭,兩岸景觀明顯改善”——一條條曾經的“龍須溝”又變成市民休閑憩息的好去處。
從清到黑,從黑到清,看似簡單的輪回,彰顯的卻是廣東落實五位一體的堅定決心以及發展理念的綠色變革。以治水為契機,以問題為導向,廣東堅決調整產業結構、布局,倒逼轉型升級?!笆濉睆V東省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任務全面超額完成,化學需氧量、氨氮分別完成國家“十二五”下達任務的141%、113%。曾經的工業重鎮佛山、東莞等地,以環保促轉型,大規模整治重污染企業,實現環境改善、經濟向好。
污染在水里,根子在岸上。作為制造業重鎮,佛山禪城區通過減污改變河涌“喝污水”的現狀,有效改善水質。2014年起《汾江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標準》實施,這是我省第一部流域性污染物排放標準,為汾江河排污念起“緊箍咒”。嚴格的標準倒逼企業轉型升級,轄區的誠通紙業等“三大排污大戶”均已啟動關遷計劃,大富、鎮安、奇槎等片區400多家污染企業完成了關遷。
歷經多年的治理,流域聯防聯控已成為廣東各部門以及上下游各市的共識和共同行動。廣佛肇、深莞惠、珠中江等城市圈以及茂(名)湛(江)、揭(陽)汕(頭)等地,以跨界河流治理為紐帶,逐步建立起信息共享、聯防聯治、技術交流和友誼互信等良好工作機制,形成流域上下共治、兩岸聯防聯控的生動治水局面。
與此同時,廣東主動出擊,努力作為,在更高層面、更廣領域積極推進跨省區水環境保護合作。省委主要領導在湛江和廣西實地考察時主動提出,廣東和廣西在九洲江流域進行試點,以廣東對口幫扶廣西的形式,破解流域生態補償難題。省政府分管領導連續一周,率領相關部門負責人,赴江西、廣西、湖南、福建等?。▍^)推進跨省水環境保護合作,建立起跨界流域污染防控、聯合監測和預警、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聯動等機制。
3 以更新的舉措開創治水新路子
“以前都不敢在河邊停留,夏天的時候也要關著窗子,現在好了很多,也能沿著河邊散步了?!奔易≈猩绞邪l瘋涌附近的居民胡先生興奮地說。
水質的改善,離不開工程的保障。去年10月份,發瘋涌外排泵站建設完成并投入試運行,形成“石岐河—發瘋涌—白石涌—石岐河”的雙向往復水循環,讓內河涌從“死水”變“活水”,促進了水環境的改善。
從2012年起,中山市啟動投入達80億元的雨污分流工程。這個被稱為中山有史以來規模最大、“把政績埋在地下”的市政工程,極大提高了中山市污水收集處理率,減少河流污染負荷。全市建成1336公里污水收集管網,污水處理能力為115.5萬噸/日,污水處理率達95%以上,一些曾經“吃不飽”的污水廠,在雨污分流后變得滿負荷甚至超負荷運營。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改革如此,治水亦然。治水攻堅,一方面需要腳踏實地地真抓實干,另一方面需要不斷創新工作思路、機制、方法,開拓治水新局面。
全省城鎮污水處理規模目前達2423萬噸/日,居全國首位。如何讓污水處理設施有效發揮治污效益,唯有加快補齊污水收集管網短板。與地上污水處理廠相比,這些埋在地下、穿街過巷的管網建設投入更大、困難更大、任務更艱巨。為進一步改善水質,各地掀起了污水管網建設的新高潮。據不完全統計,僅今年佛山就要新建污水管網300公里、東莞約500公里、深圳約1000公里。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各地積極謀劃,千方百計保障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及運營資金。
茅洲河,被稱為廣東污染最嚴重的河流之一。今年2月3日,中國電建集團與寶安區政府簽約,出臺了《寶安區加快推進茅洲河流域(寶安片區)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建設工作方案》,拉開了茅洲河治理大會戰的序幕。項目總投資152億元,包括管網、排澇、河流治理等6大工程。按照計劃,未來兩年,東莞也將投資23億元開展多項工程治理。
富有富的路,窮有窮的招。去年7月24日,一場名為“練江整治在行動”的公益音樂會在潮南區舉行。海內外鄉親、社會各界賢達紛紛慷慨解囊,認捐超過2億元??吹骄毥沃鸩綆淼淖兓?,臚崗鎮臚溪居委理事會主動捐資200萬元;峽山街道泗聯居委西埔村甚至出現了低保戶強烈要求捐款參與整治的感人場面,全村260戶村民戶戶捐款、人人出錢、個個出力。
BOT、BT以及近年來興起的PPP等方式,更為廣東治水注入源源動力。去年7月,廣東省首個政府采購PPP項目——汕頭6座鄉鎮污水處理廠成功簽約,年底揭陽市9座污水處理廠PPP項目發布成交公告。今年7月,廣東首個整縣生活污水處理PPP項目落地郁南,項目投資總額約5.02億元,首次將全縣903個村級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運營納入,突破了以往因為收益偏低,社會資本不愿深入到基層村級“最后一公里”的難題。
水污染治理好了,兩岸土地升值,土地出讓金、稅收等再投入下一輪治水,惠州、深圳、東莞等地探索將河流污染治理與綜合開發相結合,以水環境質量改善提升帶動周邊土地升值,實施水污染治理、土地整備與開發、投融資“三位一體”的水污染治理新途徑。
省財政也不斷加大治水特別是跨界流域整治資金投入,僅練江、小東江、茅洲河、廣佛跨界河流,2014—2015年,省財政就安排了51.7億元。今年上半年,省政府補短板行動計劃又決定三年間投資2600億元,完成一大批污水、垃圾治理工程。近日,省財政又出資20億元設立廣東環?;?,將撬動約200億元社會資本投向環保領域。
財政出資、市場運作、鄉賢捐助……廣東在保障財政投入的同時,不斷加大PPP等推廣力度,強化市場作用,一條多元籌資的治水新路日漸明晰。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不久前在廣東調研時,肯定了廣東治水探索,勉勵廣東繼續做好頂層設計,轉換治水模式,強化市場作用,率先走出一條市場化、可持續、可復制的治水新路子。
弄潮兒向濤頭立。舉全省之力治江河,重現南粵碧水藍天,這既是省委、省政府造福民眾的鄭重承諾,也是廣東綠色發展的必然選擇。新一輪治水攻堅,南粵再出發!
相關附件